庆阳市教育局门户网站
 旧版浏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教育资讯政策法规信息公开在线服务教育专题招生考试教育科研教育文苑图说教育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教坛撷英>>读书沙龙>>正文
  

从牛虻到鲁迅先生

2017年12月18日 10:31 华池县第二中学 马彩萍 点击:[ ]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会感到莫名其妙,牛虻怎么能跟鲁迅先生扯上关系呢?一个是外国名著里的文学形象,一个是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一个是虚构的,一个是真人。

但我看了《牛虻》以后的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而且好长时间深深地沉浸在一种情绪里不能自拔。

先从《牛虻》说起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的长篇,也是世界名篇。《牛虻》是一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作品,反映了意大利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斗争的革命气概。主人公牛虻的一生是为意大利人民的苦难而英勇战斗的。牛虻以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以他渴望意大利的统一与自由,以他坚贞不屈的对敌斗争精神,和对正义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以他对这个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无数的读者。这个形象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革命者的典型,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罕有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不能接受的是译者李俍民一九七八年在《牛虻》再版后记中说:“伏尼契的《牛虻》受到了爱情至上论的影响。”又说五十年代我国的一些评论文章中指出:“伏尼契对亲子之爱(蒙太尼里与牛虻)及男女之爱(牛虻与琼玛)是看成至高无上的,认为残酷的阶级斗争是妨碍了这二种爱情的。”还认为《牛虻》对读者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主要是“蒙太尼里的发疯以及牛虻毫无变化发展的性格(虽然经过长期的斗争仍然没能认清蒙太尼里反动的阶级本质)。”

我却恰恰觉得,牛虻的一生正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一生。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情有爱。他爱琼玛——他的恋人,也是他的战友;甚至爱他的父亲——他的敌人,反动教会的代表,虽然他表面上是那么恨他,但最终还是因为神父父亲的出现才使他被捕而且终于牺牲了。正因为小说中写了牛虻的爱,也才使他的形象显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也正因为他有爱,他为革命牺牲才更显其伟大、坚定。如果他无情无爱,那么他怎么会凭空地爱祖国、爱人民呢?他的革命性、斗争性不是像神话一样不可信了吗?

他是一个伟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革命者。这一点,也正是我非常喜欢牛虻的地方。他革命的坚决性、彻底性和智慧是伟大的,他的先觉精神使我不由地想起鲁迅先生。

读不完的鲁迅

似乎是从中学开始记得鲁迅先生的文章的,青年时期随着年龄和阅读的增长,渐渐越来越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了。从那时起,先生高大的形象便屹立在我的心中了。他是冷峻、深刻,战斗不止的,他又是温情、亲切、充满爱心的。

鲁迅先生是用笔战斗的战士,他的杂文如“匕首”和“投枪”,文笔犀利 ,直刺敌人的要害。那篇著名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把痛打“落水狗”的三种理由说得透彻至极, 先生的确是一位刚勇之士。只要翻一下《鲁迅全集》谁都会为先生的文思和机智感到震惊的。就是他的杂文集子的名称就够你记的了。

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他对国民弱点以及劣根性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鲁迅先生是近代第一位意识到中国人的国民性需要改变、以及努力改变中国国民精神的人。可悲的是,即便到了今天,阿Q式的麻木不仁、祥林嫂式的愚昧无知、孔乙己式的穷酸迂腐、狂人式的迷茫痛苦以及“混世魔王”式的凶残狡诈等传统人格毒素仍然深入到许多国人的肌肤和血液中,令中国人难以自拔。

也正因此,鲁迅先生从生到死一直就遭到很多非议,有人甚至给他戴一顶“爱骂人”的冠冕。

解放以后,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被选入了语文教材。可是,对鲁迅先生文章的理解却存在着相当大的曲解,尤其是《朝花夕拾》。似乎因为他是革命家是战士,所以他的文章必定要揭露要批判。那篇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例子。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说这篇文章批判了封建腐朽的教育制度,到我成年以后教学生的时候,才发现这种说法太牵强了。因为文章写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一没有写老师的体罚,二没有写学生的厌学。只是写了老师投入读书的神态和学生不求甚解不懂断句的读书情形,还有学生在后花园里玩耍的乐趣,在课堂上描绣像做游戏。这里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的老师和他的学习生活。我只能看出他对往事的怀恋,对老师的怀念,看不出半点厌恶和批判。

其实,《朝花夕拾》的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如:豢养隐鼠的惊喜;百草园里的生趣;听祖母讲故事的迷恋;得到绘图《山海经》的震悚;观看《二十四教图》的迷惑不解;期盼看五猖会的焦虑;凝望活无常出现的兴奋;父亲为病魔所折磨的苦痛;离乡去异地求学的经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艰辛等。在这些对孩提时代生活的回忆、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回溯、对亲朋好友往事的忆写、对故乡民俗风情的描述中,袒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

所以我要说,从《朝花夕拾》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看出一向似乎只看见社会阴暗面的鲁迅先生心中的光明所在。

是的,鲁迅先生跟牛虻一样,是一个坚强的战士, 也是一个有情有爱的人。我相信对他的误解早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失的,而他的形象也会更加的光辉高大而且亲切,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上一条:原来幸福很简单 下一条:总有一天,你会比我知道的多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文章
  主 办:庆阳市教育局 承 办:庆阳市电化教育中心    网站地图
地址:甘肃西峰 电话:0934-8680276 传真:0934-868027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4000124号-1